m8zb.com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足球 > 英超

英超:阿莫林应向瓜迪奥拉与斯洛特学习如何用人

作者:Meteorite9 2025-08-22 18:06:51

阿莫林应向瓜迪奥拉与斯洛特学习如何用人

切尔西主帅恩佐·马雷斯卡在列维·科尔维尔重伤后,立即向俱乐部提出引援要求——即便队内已有五六名中后卫可用。与此同时,曼联主帅鲁本·阿莫林在拥有年轻且状态正佳的科比·梅努的情况下,仍坚持要引进新中场。然而,他们或许更该向瓜迪奥拉和阿尔内·斯洛特学习:如何真正用好现有球员。



马雷斯卡的“刚需”合理吗?

足球世界从来不乏荒诞剧情,而马雷斯卡关于科尔维尔伤退后的反应,堪称最新一出。

科尔维尔很可能因前十字韧带断裂缺席本赛季大部分比赛。考虑到他上赛季在英超出场35次,对任何教练来说都是重大损失。但问题在于,马雷斯卡的应对方式不是调整战术或挖掘潜力,而是第一时间要求老板托德·伯利再度打开“早已松动的钱包”,引进新中卫。

“俱乐部非常清楚我的想法,”他在采访中直言,“我们需要一名中卫。我们正在尝试内部解决方案,但正如我所说,俱乐部明白我的需求。”

可事实真是无人可用吗?并非如此。目前切尔西阵中仍有五名中卫,若算上新援若雷尔·哈托(职业生涯早期主打左后卫,但也能胜任中卫),则是六人;再加上被弃用的迪萨西,是七人;再加上年轻小将阿伦·安塞尔米诺,更是多达八人。

马雷斯卡给出的理由是:其他球员无法完全执行他特定的战术体系。他承认部分球员“具备适应潜力”,但仍强调自己心中有明确人选。

“你们都知道科尔维尔上赛季有多关键,尤其是在我们追求的踢法中,”他解释道,“我们反复强调,只要组织得当,就能创造进攻机会。而科尔维尔正是这套体系的核心。上赛季我们踢了64场比赛,每一场都有他和阿达拉比奥约的身影。现在他缺阵,只有托辛能胜任这个角色。”

“福法纳和巴迪亚希勒都有伤在身,所以我才说,俱乐部清楚我的想法。”

阿莫林是否在浪费梅努?

从最基本的角度看,一位执教期间已引进20名一线队球员(总花费约4.83亿英镑,据Transfermarkt数据)、却仍公开表示阵容不足的教练,其言论本身就值得商榷。

但这其实反映了一种普遍现象。正如蒂姆·斯皮尔斯所指出的,目前英超有不少主帅公开抱怨俱乐部转会动作太慢。其中一些确有苦衷:例如富勒姆至今只签下一名替补门将;诺丁汉森林引进了雷恩前锋卡利穆恩多,但仍需更多轮换深度来应对欧战密集赛程。

但对另一些教练而言,这种抱怨就显得站不住脚了。比如鲁本·阿莫林——他打造的战术体系极为特殊,以至于曼联不得不对整条进攻线进行重建,甚至在冬窗花费2500万英镑火速签下边翼卫帕特里克·多尔古来适配他的体系。

如今,他又为中场引援焦头烂额,而与此同时,科比·梅努却在对阵阿森纳的比赛中整场枯坐替补席,未获一分钟出场机会。



这不禁让人发问:既然已有潜力新星可用,为何还要执着于“买买买”?

看看瓜迪奥拉和斯洛特是怎么做的

或许这听起来有些简单化,但对于许多教练在转会问题上的焦虑,最直接的答案或许是:“你们真的尽力执教了吗?”

局外人说起来容易,但如今一些教练的态度,似乎越来越像普通球迷——把转会市场当成真正的战场,认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就是花钱,而不是深挖现有资源。

如果看看同行中的佼佼者,比如瓜迪奥拉和斯洛特,就会发现另一种可能。

瓜迪奥拉以灵活变通著称:边后卫踢中场,中卫客串边路,10号位改打边锋,后腰回撤组织。他的球队从不依赖“完美拼图”,而是通过战术重塑球员角色。

利物浦上赛季能争冠,靠的也不是重磅引援,而是对现有球员的成功改造:格拉文贝赫从边缘人蜕变为中场核心,加克波从替补成长为进攻支点,路易斯·迪亚斯更是被彻底激活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阿莫林自己也曾是“改造大师”。执教葡萄牙体育时期,他将边锋赫奥瓦尼·肯达成功改造成边翼卫,如今这名球员正准备转会切尔西。可如今到了曼联,他反而变得愈发僵化,似乎非得靠引援才能解决问题。

新援真的是万能钥匙吗?

再看一个反例:上周末阿斯顿维拉对阵纽卡斯尔的首发十一人中,有七人是乌奈·埃梅里2022年接手球队时就在队中的老将。如果主力门将马丁内斯没有停赛,这个数字甚至会达到八人。

这说明了什么?

第一,埃梅里极其擅长激发球员潜能,将一支原本平庸的阵容打造成一支有竞争力的整体;第二,这也反映出维拉近年来的引援成效有限。

自埃梅里上任以来,维拉已签下22名一线队球员,但真正进入主力阵容的只有四人:门将比佐特(马丁内斯的替补)、蒂勒曼斯、奥纳纳和摩根·罗杰斯。其余大多数引援均未能兑现预期。

这恰恰说明:新援并非灵丹妙药。埃梅里之所以仍依赖老班底,正是因为新援大多未能达到预期。



教练的“僵化”才是症结?

问题的一部分,也出在教练自身的灵活性上。

如果马雷斯卡更愿意尝试调整阵型或战术角色,或许他能在没有“科尔维尔式”中卫的情况下重建防线;如果阿莫林愿意微调体系,或许他就能更好地激活梅努、布鲁诺·费尔南德斯甚至卡塞米罗等现有球员。

如果一个战术体系脆弱到缺一人就必须引援填补,那问题可能不在球员,而在体系本身,甚至在于教练的执教理念。

这也折射出当今足坛更深层的问题:转会市场的挥霍已被严重滥用。

俱乐部以“提升竞争力”为由不断抬高票价,让球迷产生一种错觉——“不支持多花钱,就是不支持球队”。于是票价年年上涨,而转会投入却未必带来成绩提升。

事实上,票价与转会支出之间并无直接关联。但只要俱乐部持续制造这种“关联”,而教练又总是将转会视为唯一出路,球迷就只能默默为这种“不灵活”买单。

此外,这也暗含教练的一种(可能是无意识的)自我保护机制:引进一个“即插即用”的成熟球员,远比培养现有球员来得轻松。在主教练位置朝不保夕的高压环境下,选择一个“即战力”,显然比押注“潜力股”更安全。

一旦成绩不佳,还能甩锅给阵容:“就这配置,你让我怎么办?”

本文并非否定转会市场的重要性,也不否认教练在必要时应争取合理补强。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:转会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终极方案。

在按下“引援”这个红色按钮之前,也许更多教练该先问问自己:我是否真的尝试过用好手里的牌?